- · 唯实版面费是多少[11/04]
- · 《唯实》投稿方式[11/04]
唯实学术论文网(唯实是什么期刊)(6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龄官并不是自幼学戏的,也是好人家的女儿卖进了贾府才开始跟着教习学唱戏,她能唱的比宫里的优伶还好吗?肯定不至于。所以元春对于龄官的特别厚爱
龄官并不是自幼学戏的,也是好人家的女儿卖进了贾府才开始跟着教习学唱戏,她能唱的比宫里的优伶还好吗?肯定不至于。所以元春对于龄官的特别厚爱,就是喜欢龄官的模样和品性。
我们都知道,书中龄官无论容貌还是性格都是翻版的“小黛玉”,她们美丽纤弱、清高骄傲,敏感多思都是真性情的小姑娘。
元春久居深宫,渴望亲情和自由,无论是龄官还是黛玉,她们的青春灵动和不受礼法拘束的高傲,对元春来说是非常珍贵,可望而不可及的,所以元春格外疼惜她们。
这样元春就有些犯难了,她想起王夫人对的嘱托,让她帮忙看看黛玉和宝钗哪个更适合给宝玉做妻子?母亲的意思很明显,是倾向薛姨妈的女儿宝钗的,她也知道端庄大方的宝钗是理想的弟媳之选。
但是贾元春又是最了解宝玉的,虽然她是宝玉的姐姐,但却自幼教养宝玉几年,长姐如母,她知道以宝玉的性情肯定是更中意黛玉的。
元春自己入宫已经成为家族的牺牲品,如笼中鸟一般再无自由,她不希望她最疼爱的幼弟也像她一样接受家族的安排的婚姻,娶一个管着他的妻子,也没有自由的过一生。可是宝玉又肩负着贾府的希望,她又不能不为他的仕途前程考虑。
这个问题一直让元春纠结不已,直到省亲结束,她也没有拿定主意。所以她给了黛玉和宝钗与三春一样的赏赐。
宝钗黛玉诸姊妹等,每人新书一部,宝砚一方,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。
端午节礼,元春赏赐透露她给宝玉娶妻的选择标准如果说省亲初见面,元春还在为选黛玉还是选宝钗纠结的话,到了端午节,她已经拿定了主意。
看她赏赐的节礼就已经显示出她明确的态度,她选择了宝钗作为宝玉的未来的妻子。
宝玉和宝钗一样,都是:上等宫扇两柄,红麝香珠二串,凤尾罗二端, 芙蓉簟一领。
袭人道:“你的和宝姑娘的一样。林姑娘和二姑娘、三姑娘、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和数珠儿, 别的都没有。
元春这次的赏赐不仅态度明确,而且赏赐的东西也破有深意:凤尾罗二端,芙蓉簟一领,这两样都是床上用品,这是要让宝钗和宝玉一起生活的暗示。
元春的端午节礼等于认可了金玉良缘,可是元春真的会选一个商贾之女给自己要考科举的弟弟为妻吗?并不,她只是否定黛玉这种类型,满足母亲的愿望,但是也表达了自己给宝玉求偶的标准。
元春为什么短短几个月就打定了主意,果断放弃了黛玉,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:1、省亲作诗,黛玉替宝玉作弊,犯了元春的忌讳
元春省亲的时候命众姐妹各作诗一首,但为了考考宝玉的学习情况,就给他来个四篇命题作文。宝玉的文采本来也不差,可能是看到姐姐心情激动,有些紧张了,一时之间有些捉襟见肘,这时候宝钗和黛玉都帮助了他。
但两个人的帮助天差地别,宝钗是指导型的,她揣度元春的喜恶,又引经据典,来指点宝玉将元春不喜欢的“绿玉”二字改成了“绿蜡”。既让词句更华美,也讨了元春的欢心。
黛玉就厉害了,她是捉刀型的,直接代笔。自己吟成一 律,写在纸条上,搓成个团子,掷向宝玉跟前。而且她的水平直接碾压宝玉,所代写的“杏帘在望”一首也是非常主旋律的,所以直接被元春点为最好的一篇,元春喜欢这首诗到什么程度呢,就是把刚刚改的“浣葛山庄”又改回了“稻香村”。
这两件事,元春当时应该是不知道的,但也不是什么秘密,他们又不是封闭式考试,周围都是人。
她回宫后很快就有人跟她详细汇报了实情,这个人或许是王夫人,也或许是元春自己的眼线,不得而知。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元春因为这件事对黛玉产生了不好的看法。
本来元春认为宝钗和黛玉都很有才华,都可以辅助宝玉成才,但是通过这么一比她就不这样认为了。很明显宝钗的行为更符合相夫的标准,能帮助让宝玉学习提升,而黛玉的作为是幼稚而不得体的,对宝玉有害而无助益。
元春自幼教导宝玉,读书认字,开蒙学习,即使入宫之后也时时传信回家让贾政和王夫人好好教养宝玉,既不能太严,也不能太松,显然是对这个天资过人,自带祥瑞的亲弟弟贾宝玉给予厚望的。
但是她已经入宫去了,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辅助宝玉读书成才,那么她肯定更喜欢能辅助宝玉的女孩子做弟媳妇。
林黛玉虽然好,但她不能不能辅助宝玉成才,她身为孤女,家世也不能给宝玉科举入仕带来助益,所以并不是一个好对象。
多方面权衡之下,元春放弃黛玉,意指宝钗,从她传口谕出来让大家入驻大观园就可以看出端倪:
文章来源:《唯实》 网址: http://www.weishi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596.html
上一篇:唯实论文网(有什么软件或网站可以看各大高校
下一篇:唯实论文发表网(唯实 杂志)